2004年珠海市房地产市场情况分析

 

2004年,珠海市房地产业尽管受到了宏观调控,如房地产提高准入门坎,严格审批建设用地,提高了存贷款利率等政策影响,但整体看,珠海市房地产业仍呈良好发展势态。其表现为房地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住宅销售平稳增长,商品房空置面积大幅度下降,消费者购房意愿强烈等。

 

一、2004年珠海市房地产业的主要特点

 

1、房地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003年下半年起,珠海市房地产政策有所放宽,城中村改造以外的房地产项目,经批准可以开工和复工。2004年全市共批准动工的房地产项目46个(不含城中村),虽然这些项目投资规模较少,大多只有一、二千万元,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中村改造投资减少的影响。2004年全市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40.5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占总额近八成的住宅投资32.3亿元,同比增长7.1%,办公楼投资0.3亿元,同比增长6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7亿元,同比下降30.9%。数据显示,以贸易、中介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写字楼,全年投资额虽然增长六成多,但总量仅3000多万元,市场较小,商业用房投资大幅下降,住宅需求成为珠海市房地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2、商品房空置面积首次降到一百万平方米以内

 

2004年随着珠海市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住宅需求的升级换代加速,珠海市住宅市场需求旺盛。新楼盘开售前通宵排队认筹现象普遍出现,久未露面的炒楼大军又重新活跃于房地产市场。2004年全市个人住宅销售面积110.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0.5%。市场需求增加,但商品房竣工面积减少。2004年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1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4%。由于需求旺盛和竣工面积减少,不少积压房屋得到消化,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大幅度下降,为91.9万平方米,比2003年下降18.4%。这是自1995年以来,珠海市商品房空置面积首次降到一百万平方米以内。其中空置面积一年以下21.9万平方米,1-323.7万平方米,3年以上46.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1.9%47.9%12%。数据显示珠海市新楼盘销售畅旺,空置较少;近两年积压的商品房,由于地理位置好,价格合理,销售较理想,空置面积下降近五成;空置3年以上商品房由于设计不合理和位置较偏等原因,销售仍然较慢。

 

3、商品房住宅价格大幅上升

 

根据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产权登记数据分析(只含市区,下同),珠海市市区房地产价格20038月为最低谷,住宅均价仅2707/平方米。之后逐月回升,2004年升幅明显加快,由1月份的3169/平方米,到12月份为3702/平房米,全年平均3493/平方米,比20033080/平方米,上升413/平方米,增长13.4%。 数据显示,与市民居住有关的一、二手房普通住宅和别墅价格升幅较大,其中别墅升幅近两成,商铺价格则较为平稳。

 

商品房价格上升,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建筑成本上升,供求关系变化和人们心理预期的改变。去年珠海市土地拍卖价格创新高和“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影响着人们对房产价格的心理预期。近年一直在观望、等待的购房者2004年也加入了抢购房屋的行列,加速了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的转变。不少发展商反映,他们的楼盘是边卖边涨价,越涨价越好卖。

 

同时珠海市商品房价格2004年虽然增长了13.4%,但市区均价3493/平方米,在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价格不算高,更与珠海优美的居住环境相比,明显偏低,所以珠海市的商品房对外有较强的吸引力。根据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产权登记数据,珠海市商品房销售中,有43.6%是外地人购买,其中以港澳地区居民为主的境外购买者占10.9%。随着港珠澳大桥动工兴建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珠海交通枢纽地位渐现,外来购房者队伍仍会不断扩大。

 

二、存在的主要原因问题

 

1、经济适用房较少,政府安居工程近年基本停顿。2004年珠海市政府批准立项的经济适用房仅有金湾区危房改造完成投资580万元。随着珠海市房价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困难职工无能力按市场价格购买住房,各级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帮扶。

 

2、政府规范土地市场,控制土地供应量和土地公开拍卖等措施实施后,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才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土地的买卖和开发,房地产业的发展会逐步进入寡头时代。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动向,把握好土地、房屋的供应节奏,防止价格垄断和价格继续大幅攀升,使珠海市房地产业能够有序、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