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前三季度株洲市經濟運行狀況分析

來源:湖南省統計資訊網,湖南省統計局

2005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計畫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重要一年。今年來,全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年初經濟發展預期目標,突出加快發展主題,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快 "三化"進程,國民經濟運行雖偶有波動,但仍保持了健康有序穩定增長的態勢,各業經濟亮點紛呈。據初步測算,1-9月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59.22億元,增長12.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95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181.25億元,增長14.4%,第三產業增加值135.02億元,增長11.3%。

一、突出亮點及特徵

工業產銷協調增長,主導經濟增長的格局突出。

今年,隨著企業改制的成效擴大、做大做強的戰略穩步實施、大批工業技改專案竣工投產,我市工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工業經濟克服煤、運、油、電緊張等困難,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1-9月,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148.66億元,增長12.1%,拉動經濟增長5.1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7.3億元,增長17.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3.9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實現銷售產值282億元,產銷率為98.6%,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貢獻突出。實現增加值48.94億元,增長19.3%,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高達56.0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8.57%,拉動工業生產增長11.36個百分點。重點行業支撐強勁。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和金屬製品業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3%、32.1%、83.6%,三大行業共實現工業增加值32.19億元,增長32.3%,對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5.6%,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2.8個百分點。主要工業品產量增幅較大。十種主要產品產量,增長的有7種,其中,服裝、日用陶瓷、中成藥、電力機車、鐵路貨車分別增長1.2倍、38%、29.4%、26.9%和20%。骨幹企業規模效應凸顯。湖南株冶火炬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湖南智成化工有限公司、中國南車集團株洲車輛廠、湖南唐人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南車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湘江電焊條有限公司、株洲市鑽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8戶增加值過億元企業,大部分通過產權制度改革,企業重煥生機,實現增加值19.04億元,同比增長49.9%,高於規模工業增速32個百分點,對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4.8%,拉動規模工業增長8.7個百分點。

投資維持高位快速運行狀態,推動經濟增長格局明顯。

近年來,株洲經濟穩定發展和投資環境不斷提升,投資自主增長的因素明顯增多,加之今年省、市各級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確保了投資的快速增長。儘管7、8月份由於持續高溫影響施工以及後續項目未及時跟上,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9月份投資再度高速增長,當月增長98.3%,為今年月度增幅最高水準。1-9月,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1.37億元,增長35.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3個百分點,與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鎮投資96.33億元,增長36.9%,增幅比上半年高0.9個百分點。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一、二產業投資增速加快。由於湘江航電樞紐工程帶動了庫區農田防護和函閘建設,以及山區造林投入加大,全市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5倍。工業園區經濟發展成為投資增長的活力源泉,帶動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0.1%;二是資金到位情況良好,企業自主投資仍居主導。資金到位104.96億元,增長37.9%。其中企業自籌資金增長70.02%,占到位資金總量的66.7%。三是施工專案增加,專案規模擴大。1-9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施工專案77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15個,增長77%,新開工項目計畫總投資增長74%。 500萬元以上專案達629個,完成投資73.09億元,增長53.6%,占全部投資的75.9%。城市快速環道一期工程、體育中心、湘江四橋、株洲大道及智成化工雙氧水工程、天燃氣城市管網工程等6個重點投資項目今年均已完成投資億元以上。四是房地產開發趨於平穩,商品房銷售熱度不減。1-9月,房地產開發投資21.57億元,同比增長12.5%,增幅回落19.4個百分點。全市房屋施工面積612.74萬平方米,增長4.9%,房屋竣工面積163.95萬平方米,增長9.9%;商品房實際銷售面積為82.7萬平方米,增長87.4%、銷售額增長44.9%。

消費品市場保持旺銷勢頭,消費水準明顯提高。

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商業業態不斷創新、假日經濟日益繁榮等使消費市場充滿生機。今年前9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除4月份只有11.8%外,其餘各月增幅均在14%以上。1-9月,全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08億元,增長14.7%,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剔除物價上漲因素,增長11.8%。農村消費環境改善,城鄉市場共同繁榮。城市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76.33億元,增長16.4%,農村市場零售額47.74億元,增長12.1%。各類商業活動頻繁,消費熱潮不斷湧現。商業企業狠抓契機,促銷活動此起彼伏。如:今夏持續高溫,空調節、飲料節應運而生。7月份以來進行天然氣置換,又掀起家用燃氣具的熱銷。我省首屆旅遊節在我市開幕,伴隨服飾展等一系列活動,對我市消費市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全市1-9月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08.26億元,增長14.8%。餐飲業穩步增長。旅遊、會展、假日休閒等活動的增多,帶動了餐飲業的穩步快速增長,實現零售額13.49億元,增長16.5%,增幅穩居各行業之首。居民消費水準提高。1-9月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6391元,增長13.3%,增速高於上年同期3.9個百分點。其中,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分別增長58%、30.3%和21.1%,食品支出僅增3.7%。

經濟運行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30.98億元,增長26.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8.86億元,增長30%,增幅分別高出上半年4.5和8.2個百分點。在一般預算收入中,非稅收收入6.86億元,增長47.9%,稅收收入12億元,增長21.6%。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前三季度,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718元,增長14.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319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34元,增長21.6%,增幅仍保持最高水準。工業經濟效益大幅上升。1-8月累計,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46.76億元,增長32.8%;利潤6.63億元,增長62.5%;利稅16.7億元,增長41.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09.8,同比提高10.6個點。

非公有經濟迅速崛起,成為我市經濟充滿活力的增長極。

近幾年,我市採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措施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取得顯著成效。1-9月,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59.22億元,增長13%,高於GDP增幅0.7個百分點。工業領域中,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增加值36.15億元,增長25.5%,增幅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高7.6個百分點。其中,股份合作、外商及港澳臺和其他經濟類型工業分別增長34.2%、29.8%和42%。投資領域中,非公有制經濟投資表現強勁。1-9月,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非公有制經濟投資完成55.67億元,增長44.9%,增幅高於城鎮投資增幅8個百分點,占城鎮投資完成額的57.8%。在市場銷售方面,非公有制經濟實現零售額99.98億元,增長15.7%,高於公有經濟增幅4個百分點,市場份額提高到80.6%。

縣域經濟動力增強,進入了加快發展的軌道。

隨著"三化"進程推進,我市縣域經濟保持了的較高水準,呈現競相爭逐的良好發展勢頭。規模工業高速增長,5縣市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62.13億元,增長38.5%,大大高於全市22.9%的平均增幅,其中炎陵縣、茶陵縣、攸縣分別增長67.1%、56.6%、43.1%。投資高速增長,由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加快,五縣市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4.37億元,增長55.3%,縣域投資占全市投資的比重由上半年23.2%提高到25.3%。茶陵縣、株洲縣、醴陵市投資分別增長73.2%、68.6%和67.7%。財政收入高速增長,完成一般預算收入6.44億元,增長36.3%,高於全市平均增幅6.3個百分點。其中株洲縣、醴陵市分別增長43.2%、39.8%。 

二、主要問題及原因

1、工業生產後勁不足。儘管前三季度我市規模工業仍呈現出17.9%的較快增長速度,但從發展趨勢來看,顯得後勁不足。前三季分季度規模工業增加值增幅分別為29.6%、13.7%、11%,呈逐季回落態勢。從6月份開始,除7月份因基數較低增幅回升至24.5%外,其餘3個月的月增幅均不足8%。主要原因是我市部分有影響力的大中型企業持續發展能力不很強,特別是近年來在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企業競爭能力也不夠,找不到有效的需求市場,因而生產任務不很足,難以達到持續快速發展的狀態。1-9月,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株冶有色金屬責任公司生產增幅均不足10%,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株洲光明玻璃集團有限公司則分別下降28.5%和7.8%,株洲華銀火力發電公司受水電的影響,開工不足,生產也只增長9.4%,4台機組僅開工2台。前三季度,全市49家大中型工業企業生產增幅僅為8.2%,比總體增幅低9.7個點。其中1至3季度增幅分別為20.2%、6.6%、2.7%,均明顯低於總體增幅。

2、重點工業技改專案進程緩慢。前三季度,全市技改投資呈快速增長勢頭,已完成技改投資37.93億元,增長69.4%,其中工業技改完成29.81億元,增長63.4%,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37個點和30.6個點。但重點工業技改專案投資進程緩慢,全市38個億元以上重點投資項目中,20個工業技改專案平均進度為56.2%,比全部專案進度慢了12.5個百分點。其中只有唐人神集團公司的肉類深加工綠色產業工程、湖南太子奶公司的栗雨工業園基地、株洲電廠二期工程、株洲新奧燃氣公司的天然氣管網工程、株洲鋼廠的450立方煉鐵高爐及配套設施、株洲城市排汙公司的龍泉汙水處理廠等6個技改專案接近或超過進度要求,其餘14個專案平均進度只有45.9%,其中還有4個進度不到30%。這些工業重點技改投資專案進程的緩慢,一方面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完成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不能在短期內轉化為新的生產力,不利於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3、信貸資金嚴重緊縮。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市信貸資金供應便呈逐步收縮之勢,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信貸資金的供應更是日趨緊縮,存貸比由1999年的0.81下降至2000年的0.68,2004年為0.59,至今年9月末,存貸比已降至0.53,比公認的0.75的合理水準已相差0.22個點,經營者普遍感到貸款困難,資金緊張。前三季度,企業流動資金景氣指數只有59%,比同期下降12.4個點,金融系統新增貸款額同比下降13%,且新增貸款中,工農業短期貸款占了68.8%,鄉鎮企業貸款餘額比年初還減少了1.49億元。信貸資金的不斷緊縮,嚴重影響到經濟正常運行對資金需求的供應。1-9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中,來自銀行貸款的資金為8.83億元,比同期減少41.8%,因資金緊張,房地產投資增幅同比下降19.4個點,為12.5%,其中商品房投資下降了14.8%,許多投資項目因為資金問題不能正常開工,從而影響了工程進度。引起信貸資金供應日趨偏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一些經營者缺乏誠信,或沒看准市場,經營不善,不願或不能按期歸還貸款,致使部分貸款久而久之成為了呆賬壞賬,從而失去銀行的信用;另一方面是銀行多少存在一點惜代心理,寧願收入小點,而不願冒受損失的風險。

4、開放型經濟表現不佳。今年以來,我市開放型經濟總體表現不盡人意,1-8月,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42893萬美元,增長14%,其中出口總額34524萬美元,增長13%,增幅比全省水準分別低1.2和19.1個百分點,與同期相比,分別下降2.6和17.6個點,規模工業出口交貨值下降2.2%;利用外資到位困難,前三季度新批外商投資專案數和合同利用外資數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但實際到位外資前8個月一直是大幅下降的,至9月份也僅增長3.3%。主要原因:就出口而言,主要是產品結構的影響。目前我市出口工業產品,基本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陶瓷產品和有色金屬初級產品上,這些產品大都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受競爭的影響較大;其次是原材料、燃料價格的持續大幅上漲和出口退稅率的降低,大大增加了出口企業的生產、運輸成本,擠壓了出口利潤空間,影響了出口的積極性;三是人民幣匯率的上漲,無形中提高了出口產品的價格,削弱了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衝擊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就招商引資來說,一是缺乏強有力的引資項目,儘管前三季度引資項目簽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多數項目吸引力不大,最終完全履約的並不多;二是周邊城市更加寬鬆的投資環境和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以及更加優良的服務手段吸走了部分外商投資者。

三、對策措施與建議

從上述情況看,前三季度,我市經濟雖繼續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但經濟運行前高後低的走勢已比較明顯,再加之四季度仍難免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不利因素,因此,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需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化改革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積極引導消費,保持市場價格的基本穩定,同時要著力做好以下工作,確保全年各項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的圓滿完成。

一是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功能,做好銀企合作的協調工作,盡力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加快重點工業技改項目和工業園區的投資進程,加強督查力度,力促已完工專案儘快發揮經濟效益。要採取有力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原材料、燃料供應緊張、交通運力吃緊等有關困難問題,科學規劃和合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確保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是要把優化經濟環境的各項政策措施儘快落到實處,並加強督查,使投資者真正體會到投資環境的優美,提高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實現新突破。為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盡力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出現一些偏差,難以真正落實到位,既損害了政府的信譽,又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因此,各級職能部門要深刻認識到政策的落實比政策的制定更具有實際意義。

三是要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提高株洲經濟的外向度。在我市工業產品中,傳統產品所占份額很大,特別是四大支柱行業中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基本上屬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較低的初級產品,沒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力,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株洲工業基礎雄厚的比較優勢,加大技術研發、創新力度,把優化產品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中之重來抓。

[株洲市統計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