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房產管理局副局長 洪泓
據專家分析,房地產業週期波動大概為4-6年,即每4-6年為一個發展階段。我國房地產週期波動的前一個波峰是1993年,後一個波峰是1998年,再後一個波峰是2003年。按照4-6年一個週期,下一個波峰應當是2008年左右。那麼在新一輪(2003-2008年)房地產業週期波動過程,汕頭的房地產如何平穩渡過繁榮—衰緩—復蘇—再到繁榮的週期波峰,是市委市政府所關注和我們所應思考及應對的戰略課題。
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我國房地產業現處於產業恢復期,又處於宏觀經濟高速成長期。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水乳交融、休戚相關。從新一輪經濟增長資料分析,2003年、200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為9.1%、9.5%,房地產投資增長率分別為29.7%、28.1%,商品房銷售額增長率分別為34.1%、30%。2005年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率預期為9%,2005年1-8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長率為22.3%,同比回落6.5個百分點,1-8月份全國40個城市中有17個城市的商品住房預售成交量同比下降。初見端倪,在新一輪房地產週期中,國家的宏觀調控已取得成效,繁榮期進入平穩調整期。
房地產業的發展不能嚴重偏離國民經濟的軌道,2003年以來房地產投資規模增長連續每年超過20個百分點,已嚴重超越國民經濟增長速率和國民收入的增長幅度,這是市場的預警信號,即“亮紅燈”。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管,必然採取行政、經濟、法律的調控措施,這是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運行理性、成熟、預見的體現。1993年—1998年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虛高,產生的高燒“後遺症”至今仍體驗尤新。
汕頭新一輪的樓市,正處於平穩、繁榮的恢復增長期,這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增強汕頭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全面發展的策略和決心。2003年以來,適逢行政區域調整,汕頭新一屆領導班子以獨具遠見的魅力,強抓工業強市、商貿活市、法制治市、文化繁市,推進城市化的進展。汕頭迎來人心回暖,經濟復蘇,社會經濟發展緊跟全國、全省步伐,步入健康發展軌道。
2004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首次跨進1000億大關。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5%,高於全國的增長速度。工業經濟增長13.4%,房地產開發投資9.89億元,增長34.6%,中心城區人均可支配收入5735元,增長7%。房地產開發投資與經濟增長處於持續增長期。今年1-8月份,中心城區批准新入市預售的商品 樓盤24個,銷售面積48萬m2,而同期房市銷售情況為:一手預售房57.85萬m2,成交額13.55億元,一手現房銷售18.3萬m2,成交額4.03億元,累計一手房銷售面積76.15萬m2,成交額17.58億元,占1-8月份中心城區房地產銷售總額25.31億元的69.5%(同期二手房成交額7.73億元,占30.5%)。可見,今年以來,商品房一手銷售面積、成交量仍遠遠大於同時新入市樓盤房產,商品房供求趨於平衡,房價基本穩定,房地產市場整體運行良好,房價“虛高”症狀未顯現。
新一輪的汕頭樓市,經歷了從粗放需求型到環境配套型,到現今的“以人為本,注重居住文化”的環境舒適型,新開發樓盤的推出,精彩紛呈,反映良好,為城市建設增添亮麗的風采。筆者認為,是宏觀經濟面的回暖,政府的產業扶持,市場的轉型和汕頭房地產同仁經營的獨具匠心,抓住機遇,搶佔商機,為汕頭樓市在新一輪的質躍奠定了基礎。汕頭樓市正朝著資源節約、環境配套、文化融合的新層次提升、發展。今年1-8月份,汕頭中心城區商品房銷售平均價為2232.8元/m2,遠低於同期全省平均房價3759.76元/m2的水準。房價的構成三要素為建安成本+配套、稅費與利潤+土地價格,隨著建安成本、配套投入和土地價格的持續升高,汕頭樓市的房價呈上升趨勢勢在必然。
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看好,同比房價低的市場推動下,汕頭樓市正醞釀著新一輪的湧動和熱望,土地資源的競爭超越以往的承受程度,成本的加大,利潤的微調,品牌的爭搶,汕頭房地產市場的競爭和較量比以往任何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