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1-10月份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分析

來源:江西省統計資訊網,江西省統計局

今年以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和諧、發展兩大主題,按照“3+1”發展戰略,加快九江發展,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國民經濟快速增長

初步測算,1-9月全市生產總值(GDP)290.11億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同期增長14.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7.73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48.83億元,增長16.4%;第三產業增加值93.55億元,增長18.8%。預計2005年全年我市GDP增長15.4%,人均GDP達9100元,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

第二產業繼續引領經濟快速增長。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6%,拉動經濟增長8.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8%,拉動經濟增長6.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6%,拉動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

企業景氣指數略有回升。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107.89,比上年同期提升0.11點,企業家信心指數102.31,比上年同期下降4.61點,兩項指數均在景氣區間運行。

二、農業生產平穩發展

1-9月,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61.42億元,增長4.0%,預計全年增長6%左右。主要特點有:一是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穩中有增。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44.64萬公頃,增長1.7%,這是在上年增長4.3%的基礎上連續二年增長;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進一步增加,達24.72萬公頃,在上年大幅增長(17%)的基礎上又增長4.6%,這是2001年以來最好水準;經濟作物播種面積有增有減,增加的有油料8.96萬公頃,增長6.5%,棉花4.64萬公頃,增長9.2%,減少的有麻類、甘蔗、藥材、蔬菜等。二是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因受颱風“泰利”的影響,九江市部分縣區受災比較嚴重,損失較大。據民政部門統計僅農業損失就達7.44億元,農作物受災面積達9.69萬公頃。全年糧食產量預計達116.79萬噸,下降1.1%;棉花產量5.90萬噸,增長0.5%;油料11.56萬噸,增長4.4%。三是畜牧業生產增幅較快。1-9月全市生豬出欄109.87萬頭,增長11.7%,肉類總產量8.78萬噸,增長13.4%;9月末生豬存欄111.48萬頭,增長1.8%;9月末家禽產蛋量1.04萬噸,增長5.4%。四是漁業生產持續增長。水產業是我市的一項優勢產業,這些年來發展都比較快。1-10月水產品產量25.26萬噸,增長12.6%,其中特種水產品7.62萬噸,增長32.6%,水產品養殖面積100萬畝,比上年增加1.75萬畝。

三、工業生產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1-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260億元,同比增加51.09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67億元,增長20.5%;工業品產銷率為98.2%,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用電量23.50億度,增長12.1%。重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49.7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74.3%,增速為20.3%;輕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7.21億元,增長20.9%。拉動工業增長的動力主要有三個:

一是六大支柱產業是強力支撐。在34個行業中六大支柱產業(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冶金建材、紡織服裝、電力能源、食品加工)累計完成增加值63.41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增加值比重為94.7%,增長23.9%,比全市平均水準高3.4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工業生產增長18.7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91.3%。比重最大的石油化工產業增長10.8%;貢獻率最大增速最快的是冶金建材產業增長50.6%,是全市工業平均增速的1.47倍;紡織服裝產業增長26.3%、電力能源產業增長17.4%;機械電子產業增長18.6%;食品加工產業增長30.0%。這六大支柱產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分別為10.82%、42.35%、20.62%、8.54%、5.72%和3.23%。

二是工業園區和民營工業企業增勢迅猛,比重加大。1-10月,全市園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6.0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8.9%,提高6.5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6.5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39.6%,提高2.9個百分點。工業園區和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為38.9%和29.6%,比全市平均水準分別高18.4和26.5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66.1%和56.7%。

三是縣區工業經濟發展快于全市平均水準。1-10月,13個縣(市、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9.65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9.2%,增速為35.3%,比全市平均水準高14.8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1.6%,拉動全市增長16.7個百分點。其中,有湖口、修水、共青、星子、德安、開發區、廬山區、彭澤、都昌、九江縣等10個縣(市、區)的工業增速快於全市平均增速。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下降。1-9月份,九江市工業經濟效益指數為110.2%,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1)產品銷售收入快速增長。1-9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13.82億元,增長23.9%。其中,全市工業六大支柱產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205.78億元,同比增長23.3%,占全市銷售收入的96.2%;民營企業完成銷售收入62.32億元,同比增長22.1%,占全市的29.1%;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9.46億元,增長34.4%,占全市的27.9%。(2)企業利稅下降。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上游產品行業利潤增加,下游產品行業虧損加大。1-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0.87億元,同比下降20.3%。

四、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

1-10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完成投資111.10億元,增長43.2%。投資的主要特點:

一是民間投資增長迅速。1-10月份投資中,國有投資45.99億元,增長32.1%;非國有投資65.10億元,增長52.2%。其中民間投資62.24億元,增長47.5%;港澳臺投資4.60億元,增長0.3%;外商投資4.14億元,下降33.4%。民間投資份額不斷加大,占投資總額的56.0%,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0.4%,拉動全市投資增長13.5個百分點。

二是三次產業投資全面增長。1-10月份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83億元,增長6.94倍;第二產業投資59.03億元,增長38.9%;第三產業投資50.23億元,增長44.1%。

三是工業投資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1-10月,全市完成工業性投資58.55億元,增長43.4%,占全市投資的52.7%。其中:製造業投資50.03億元,增長68.4%。在六大工業行業中,紡織業完成投資5.84億元,增長57.0%;石油化工業完成投資9.76億元,增長145.5%;機械電子業完成投資18.90億元,增長196.5%;食品工業完成投資3.76億元,增長69.3%;冶金建材業完成投資12.39億元,增長55.1%;電力能源業完成投資4.09億元,下降43.1%。

四是投資專案增多。1-10月全市形成了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專案共628個,比上年同期多218個,其中一產項目23個,二產項目355個(工業項目349個),三產專案250個,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16個,158個和44個,投資專案的增多,對全市投資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

五是縣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迅速。1-10月,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5.95億元,增長94.4%,其中住宅投資10.06億元,增長92.0%,縣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0.15億元,占全市房地產投資的63.6%,增長139.7%。

五、消費市場持續旺盛活躍

1-10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52億元,增長14.0%。全市消費品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是城市消費品零售市場始終佔據主導地位。1-10月城市市場消費品零售額44.18億元,增長15.7%,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46.3%;縣零售額26.53億元,增長12.8%,比重為27.8%;縣以下零售額24.81億元,增長12.4%,比重為26.0%。

二是限額以上批零業發展速度加快。1-10月份九江市限額以上批零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30億元,增長22.9%;限額以下及個體增長13.1%,限額以上企業的增速大大高於限額以下及個體的增速。

三是餐飲業增幅高居各行業之首。1-10月,全市餐飲業完成零售額10.42億元,增長19.2%,增速高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5.2個百分點。

六、物價漲幅趨於平穩

1-10月,全市居民消費物價總水準比上年同期上漲2.9%,比1-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食品價格繼續在高位運行是引導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揚的主要因素。1-10月,全市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5.1%,其中糧食價格上漲5.4%,肉禽及製品價格上漲3.0%,鮮蛋價格上漲9.5%,水產品價格上漲7.2%,鮮菜價格上漲17.2%,鮮果價格上漲16.5%,茶及飲料價格上漲13.1%。

工業品價格震盪走高,呈波浪式上升。1-10月,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8.8%,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在高位運行,1-10月上漲19.3%。工業品價格指數呈現明顯的“高進低出”格局,兩者相差達10.5個百分點。

七、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加

1-10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167元,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增長原因主要體現在:一是工薪收入仍是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管道。1-10月,市區每一就業人口工薪收入為10351元,增長1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8%;二是城鎮個體經營者經營淨收入持續增長。1-10月,市區居民家庭人均經營淨收入為451元,增長1.3倍;三是轉移性收入快速增長。1-10月,市區居民家庭人均轉移性收入為1772元,增長6.7%。1-9月,全市在崗職工人均工資8156元,增長23.3%。

1-9月,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2005元,比上年同期人均增加286元,增長16.6%。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1074元,增加142元,增長15.2%;家庭經營收入806元,增加108元,增長15.5%;財產性收入36元,同比增加12元;轉移性收入89元,同比增加12元。農民收入增長因素主要有:

一是剩餘勞動力有序轉移。今年在實施“陽光工程”中,市、縣有關部門對農民工進行了有實用性的崗前培訓,使農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時間增長,工資增加,務工的地區相對集中穩定,同時,國家加大了監控力度,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現象有了明顯好轉,農民工工資性收入得到保障。

二是戰略理念促工補農。大工業、大旅遊、大物流、城市大建設有效推動了招商引資、工業園建設,農民家門口務工增多,農業生產、務工兩不誤(全市13個工業園區提供就業崗位10萬餘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訂單農業生產,提高了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

三是家庭經營平穩發展。今年天氣形勢總體來說風調雨順,農業生產比較正常,糧、棉、油、蔬菜播種面積比去年同期有所擴大,生豬、水產養殖數量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加,尤其是規模養殖戶和非農戶養殖的生產積極性都比較高。農產品價格走勢良好,特別是銷售量較大的蔬菜、水產的行情一直居高不下;棉花收購價已回升到2.80/斤,棉農去年囤積在家的大量籽棉已基本銷售;早稻收購價在市場早期出現下滑情況時,市國有糧食企業迅速發揮主管道作用,堅決執行早稻最低收購價70元/100斤。

四是惠農政策落實到位。今年中央、省、市先後出臺了三個1號檔,制定了“三補貼、兩取消、一確保”等具體政策措施,各地積極貫徹落實。目前,全市已發放糧食直補資金2832.8萬元,良種補貼資金1374.3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59.25萬元,免征農業稅及附加9869萬元。

八、財政收入穩步增長,金融形勢基本穩定

截至10月底,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30.26億元,增長15.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6.50億元,增長21.6%。財政支出30.00億元,增長27.7%。

金融形勢基本穩定。10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62.01億元,比年初增加52.52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44.73億元,比年初增加10.06億元。資金回籠進一步加快,1-10月,全市金融機構各項現金收入839.89億元,增長13.4%;現金支出806.70億元,增長13.9%。現金收支軋差全市淨回籠貨幣31.57億元,增長5.7%。

九、開放型經濟繼續推進

招商引資中內資取得重大成效,外資效果仍不理想。截止10月底,全市新簽約內資項目(500萬元以上,下同)856個,1-10月全市實際引進內資105.87億元,增長12.7%;1-10月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為18000萬美元,同比下降6.0%。

旅遊形勢喜人。1-10月,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數779.8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9.69億元,同比增長30.0%,實現了較快增長。其中國內遊客773萬人次,同比增長26.7%,國內旅遊收入49.28億元,同比增長29.4%;入境旅遊人數6.82萬人次,同比增長38.4%,旅遊外匯收入1952萬美元,同比增長52.8%。全市34個主要景點的門票收入為27548萬元。“十一”旅遊黃金周期間,全市共接待遊客58.4萬人次,旅遊收入2.85億元,其中門票收入1808萬元。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外貿出口快速增長。1-9月,海關統計的進出口總額為14510萬美元,增長1.7%,其中外貿出口總額達8246萬美元,占年計畫的71.7%,增長29.6%。從貿易方式來看,前三季度一般貿易出口總額4815萬美元,加工貿易出口總額3431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長,其中加工貿易出口增幅較大。1-9月份完成出口進度的縣(市、區)有星子、永修、潯陽區、廬山區,分別完成年計畫任務的108.2%、106.3%、98.3%和76.3%;瑞昌市完成年計畫任務的70.5%,落後進度1個多百分點;修水、九江開發區、湖口、彭澤、都昌落後進度較多。從外貿出口的專案來看,國有、民營企業出口增長勢頭喜人,1-9月份九江市國有企業出口4030萬美元,同比增長87.3%,集體、私營企業出口值達1466萬美元,增長52.4%,國有、民營企業成為推動全市外貿出口的主要力量。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勢頭持續低迷,前三季度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累計出口值僅為2750萬美元,下降15.3%。在出口的商品中,紡織服裝產品比重有所下降,機電產品和玻纖製品成為新亮點,全市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一批重點出口企業在九江市外貿出口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今年1-9月,九江大橋山橋鋼樑製造有限公司出口總額達1450萬美元,巨石集團九江有限公司出口值達1046萬美元。

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1)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1-10月,全市新增就業達5.17萬人,其中困難群體就業人數為4614人,均已完成全年任務103%。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85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5%。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控制在全年目標4.5%的範圍內。

(2)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全市勞動保障部門以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為突破口,狠抓小額貸款,社保補貼和稅費減免,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共核發了《再就業優惠證》8729本,共籌集小額貸款擔保基金291萬元,發放小額貸款2975.1萬元,已完成全年任務的103%。共免費職業介紹32963人,比2004年全年增加10836人,免費就業培訓16282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2%。

(3)就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是做好促進再就業工作的基礎。1-10月全市建立再就業基地10個,非正規正規就業勞動組織14個,跨省勞務輸出62.65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10%。開展了市縣聯動的春冬兩季就業和再就業招聘活動,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有力地推進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4)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在就業規模擴大的同時,社會保障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1-10月,全市共發放基本養老金50834萬元,社會發放率達到100%。社會保障擴面征繳有新突破,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達27.09萬人,比2004年增加0.12萬人;收繳養老保險費2.85億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29.43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3%,征繳失業保險基金2628.2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77%。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平安九江”發揮了“安全網、穩定器”的作用。

1-10月,九江市宏觀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上游產品價格仍在高位運行。1-10月份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9.3%,而同期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8.8%。購銷價格漲幅倒掛10.5個百分點,企業處在“高進低出”的生產經營狀況,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這是造成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引致效益指數下滑的主要原因。

2.速度與實現利潤出現較大反差。今年以來,九江市工業生產雖然繼續保持在兩位數增長,但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出現了較大的下滑。1-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成本195.93億元,增長29.2%,成本增幅比銷售收入增幅高出5.3個百分點;全市虧損企業虧損額7.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31億元;利潤總額0.20億元,而上年同期盈利達2.02億元。

3.貨幣信貸持續緊縮,企業資金緊缺。由於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銀行貨幣資金回籠進一步加快,部分企業流動資金緊缺,一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准入條件的項目資金鏈出現斷裂,企業融資難度加大,企業應收貨款規模擴大,表明企業間三角債又在堆積,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造成負面影響。

4.年初制定的主要預期經濟目標與時間進度不同步,給後二月帶來很大壓力。1-10月,九江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只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的75.7%;固定資產投資只完成預期目標的63.5%;財政收入完成預期目標的75.0%;利用外資只完成預期目標56.3%。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在剩下的二個月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九江市統計局 撰稿:李英雄)